甲状腺疾病的核医学检查
许多患者患有甲状腺疾病,但是这些患者往往不清楚自己所患的甲状腺疾病适合那些核医学检查,下面让小编为你具体解说。
甲状腺疾病的核医学检查
甲状腺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颈部气管前方正中间,分为左、右两叶,形状如同一个张开翅膀的蝴蝶。它通过摄取碘、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而主管人体的生长与代谢。甲状腺激素又以五种形式存在: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它们在血中保持适宜而恒定的浓度并受到神经、内分泌因素(如TRH和TSH)的调节。
甲状腺一旦出现疾病可大致分为机能性、器质性(占位性)和炎症性三大类。
1、机能性疾病:
甲状腺的机能性疾病是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甲亢时,甲状腺合成的激素增加,引起人体代谢过强的一系列症状,如心慌、乏力、多食易饥并伴有明显消瘦、怕热多汗、一日内大便数次、手足发抖严重时不能握笔握筷、眼睛发胀、眼球突出、脾气急躁,部分伴有低血钾者还可出现周期性麻痹、下肢瘫痪,男性病人可出现阳痿,女性则多有月经异常。甲减症状正好相反,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足致人体代谢过低,出现浮肿、怕冷、嗜睡、不想吃饭、便秘等。儿童期甲减还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发展障碍(呆小病或称克叮病)。检查这一类疾病主要是通过查血中甲状腺激素(T3、T4、rT3、FT3、FT4)浓度和脑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浓度;吸碘-131率可作为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若血中T3、T4、rT3、FT3、FT4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吸碘-131率高即可诊断为甲亢,反之血中T3、T4、rT3、FT3、FT4浓度低可诊断为甲减。影像学检查(甲状腺ECT显像)对甲亢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在甲亢碘-131治疗时可作为计算甲状腺重量的重要参考指标。有时,医生可能没有掌握好适应症,给怀疑为甲亢的病人开甲状腺ECT显像检查,病人拿到甲状腺ECT显像结果因不知体内激素水平还是无法确诊是否有甲亢。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只适用于功能亢进患者。它通过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对部分甲状腺细胞产生破坏与损伤,从而使功能下降以至恢复正常。当然,甲亢还可采取其他治疗方法。甲减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外源性的甲状腺激素,即医学上所称的“替代疗法”。
2、器质性疾病:
属于这类疾病的有甲状腺瘤、甲状腺囊肿和甲状腺癌等。它们主要引起甲状腺形态改变和结构的破坏,表现出的症状多为颈部摸到可以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肿块软硬度因病变种类不同而不同,基本无压痛感,肿块较大时影响吞咽和呼吸。检查主要是做甲状腺ECT显像。静脉注射或口服显像剂后被甲状腺摄取,通过体外探测与成像即可得到甲状腺的图像,然后对其形态、大小、位置、放射性分布作出分析,用于诊断甲状腺病变。对于有肿块的甲状腺显像图像,通常是将肿块处的放射性与邻近部位正常甲状腺的放射性进行比较,强度一致的称为“温结节”,肿块区放射性强度高的称为“热结节”,放射性减低则称为“凉结节”或“冷结节”(减低程度不同)。这种以“温度”和“结节”相结合的诊断方式是核医学所特有的,但这种诊断不是病理诊断,不能直接确诊为某一种病,只能根据结节性质间接判断。一般而言甲状腺瘤和囊肿多为温结节或凉结节;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又称为毒性甲状腺瘤)为热结节;甲状腺癌则往往表现为冷结节。治疗方面除甲状腺癌可以用碘-131进行放射治疗外,腺瘤与囊肿都只能手术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核医学体外分析所测定的甲状腺球蛋白(TG)可以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复发或转移的重要监测指标。
3、炎症性疾病:
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炎症患者得到正确而及时的诊断。甲状腺炎有亚急性甲状腺炎及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这种炎症与普通细菌性炎症不同,它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体内有抗甲状腺自身组织的抗体(TGA、TMA)存在。这些抗体对甲状腺产生激发或破坏作用,导致甲状腺功能出现相应变化,有时还出现炎性肿块而且伴有肿块区明显疼痛。诊断上容易与前两类疾病混淆。因此除前述T3、T4、rT3、FT3、FT4、TSH检测、吸碘-131率、甲状腺ECT显像检查以外,特别强调要作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测定,抗体呈阳性,结合病史与其他检查即可确诊。甲状腺炎的治疗需用激素来抑制免疫过程再辅以一般的消炎药;对于炎症性肿块,切忌手术治疗,否则将引起甲减。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亢如果吸碘-131高病人也可选择碘-131治疗。
此外,还有一种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多正常,在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和缺碘地区的人群中尤为多见。这是由于从食物、饮水中提供的碘量不足,而人体的生长发育与代谢又需要大量的碘所引起的。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治疗,应该及时而科学地补碘。如果出现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和美观,不可手术时也可选择碘-131治疗。
核医学检查对患者及周围人群有害吗?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很多人谈“核”色变。不少人认为,核医学检查会使人体受到辐射损伤、致癌、致畸等,对接受核医学检查后的患者也退避三舍,担心受到有害辐射。
大家不必这么恐惧。一次核医学检查的辐射量,仅相当于一次长途空中旅行所受的辐射量。专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空气、土壤、建材中都存在。相比这些天然辐射来源,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剂量没有显著增加,其用量也被严格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事实上,多数核医学检查中病人所受辐射量与X检查相比更少。另外,由于核素示踪技术非常灵敏,与CT或MR造影剂相比,所需化学成分极其微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过敏及毒性反应。
研究证实,患者体内放射性药物的活度,是随着时间推移快速递减的。患者对周围环境的辐射测量值只在注射显像剂后0.5小时内和距离0.5米内稍高,而1小时后和距离1米以上则测量值就迅速降低。况且患者注入显像剂时,会被嘱咐要大量饮水,相当一部分显像剂会很快随尿液排出体外。
因此,尽管受检者在接受核医学检查时,会被常规告知,要在检查当日尽量避免与婴幼儿及孕妇密切接触,实际上当患者在核医学科完成检查之后,体内残留的放射性绝大部分已经消退,并继续快速从身体内消失,不会对与之密切接触的周围人员造成影响。
(责任编辑:邹华振 )
专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断是否阳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话还能吃红豆吗
2024-10-25甲减患者适宜多碘还是少碘
2024-10-25甲减病会不会导致肌肉酸痛、浑身乏力?
2024-10-25亚临床甲减会发展为甲减吗
2024-10-25哪些甲状腺疾病可能会有遗传性
2024-10-25甲减病会一直发胖吗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