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影像 > 影像知识 > 放射介入 > 正文

介入放射学的优势知多少?

2015-03-14 08:13:15      家庭医生在线

介入放射学是近8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的血管瘤疾病,介入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且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等)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诊断,如经皮肺占位组织活检等;二是治疗,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等。

就其涉及的临床范围而言可分为:

1、肿瘤的介入治疗学。

2、非肿瘤的介入治疗学。

3、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学。

4、神经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具有微创性往往仅经过皮肤穿刺、插管,生理或手术孔道插管即可完成诊断和治疗。

2、可重复性强在一次性治疗不彻底或病变复发时可经同样的途径重复多次进性治疗。

3、定位准确 由于所有操作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使穿刺和插管准确到位,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少的盲目性。如经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比手术方式植入导管到位率提高,移位率减少。

4、疗效高、见效块 对于出血性病变,血管狭窄和其他管腔狭窄等病变,一旦介入技术成功,疗效立即可见,如出血立即停止,管腔即刻开通,伴随症状马上消失,有人称之为“戏剧性效果”。对于一些内外科治疗棘手的病变,如动静脉畸形,肝癌等中晚期癌肿,介入治疗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

5、并发症发生率低 基于上述特点介入技术造成的并发症率低,致命和致残的严重并发症更是极为少见。

6、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 对于某些病变需多种方法同时或序贯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疗效。多种介入技术方便而互相干扰少,协同作用强。胆道恶性梗阻,可先行经皮肝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再行内支架或内涵管置放术,并与内照射或经动脉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灌注术配合治疗肿瘤本身。血管狭窄的治疗,可由溶栓术、球囊扩张术和内支架置放术相互配合。介入治疗可与外科手术很好配合,如肿瘤的术前栓塞可使巨大肿瘤获得二次手术机会,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切除率。对于出血的病例,介入技术先行止血。再行原发病变手术切除。可使风险较高的急诊手术变为较为安全的择期手术。

目前,介入性治疗可以安全地在冠状动脉腔内进行多种操作。如: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病变血管;用激光汽化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物质;在冠状动脉内选择地输注溶栓药物使梗阻的血管获得再通;用旋切导管削切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物质;用植入金属血管支架预防PTCA后的再狭窄等。近年来,还发展了各种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包括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等多种瓣膜病变,均可采用介入性方法治疗。体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和导管消融术的发展,为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和各种类型左室辅助泵的应用,为心脏外科和心脏移植创造了时机。

介入导管技术的发展,与其相配套的器械的发明与问世,使神经介入放射学的领域更加开放。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数字减影X光机的问世,导管向更柔软的方向发展。TRACKER导管、MAGIC导管的应用,使颅内血管栓塞技术进入外科手术达不到的禁区。

(责任编辑:邹华振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