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影像 > 影像知识 > 核医学 > 正文

PET/CT其实并非查癌神器 不提倡作为常规体检

2015-08-06 09:42:08      家庭医生在线

在大医院里,最贵的检查莫过于PET/CT,一般都要八九千元照一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接受PET/CT进行肿瘤筛查,一些高端医疗机构甚至以此吸引有钱人做这种“高端健康体检”。但是,又有人发觉这个检查跟其他射线检查一样,开始担心PET/CT检查时的辐射问题,“PET/CT检查安全吗?”成为医院里大多数准备接受检查的患者第一时间咨询的问题,甚至也有一些肿瘤病人因担心辐射而对这项检查产生恐惧心理。专家建议,PET/CT检查主要用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为常规体检并不提倡。

PET/CT其实并非体检“神器”

事实上,有一部分肿瘤的葡萄糖代谢并不旺盛,也就是说,PET/CT会漏诊一部分低代谢肿瘤,包括肾透明细胞癌、黏液性肿瘤、肺泡细胞癌,还会漏掉一些有着特殊代谢的肿瘤如肝细胞性癌。此外,PET/CT的空间分辨率也是有限的,临床上4-5毫米以下的肿瘤,代谢即使高有时也很难探测出来。

专家介绍说,“有时PET/CT检查出的结果,核医学专家也不是完全能够解释的,到底是恶性还是良性改变,或是其他技术伪影的表现,就此轻易下结论,往往会造成误诊。”有时发现一些很小的肿物并没有很大意义(如甲状腺腺瘤、微小肺结节),人体自身有修复功能,也许,这些肿物会自动消失。现实中,已经有人因为PET/CT检查造成焦虑,引发一轮又一轮不必要的检查甚至是不必要的手术。

专家指出,PET/CT在发现空腔脏器(胃、肠等)病变方面存在盲区,因此并不能取代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所以说它是查癌神器或是灵丹妙药,都是不科学的。

那么,PET/CT究竟能查出癌症吗?其概率又是多少?专家介绍,国内外各医疗机构通过PET/CT筛查出癌症的比例也就1%至2%,而作为体检工具检查总的阳性率1%都不到。

早在2011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就在一份文件中提出要规范使用PET/CT,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要求其检查阳性率不低于70%。这一表态意味着PET/CT必须对症使用,只适合于那些癌症患者及高危人群。

PET/CT检查辐射来源有两块

在我国,PET/CT最早在2002年投入使用,近年来,PET/CT设备不断更新换代,PET使用的核素剂量也越来越小,CT的扫描速度越来越快,辐射剂量控制也越来越好。

专家指出,PET/CT的辐射剂量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和X-CT两部分:

1、放射性核素。PET使用的放射性辐射绝大多数来源于氟-18(18F),18F发射正电子,产生高能γ射线,对人体有一定辐射。患者接受一次PET/CT检查,其中PET扫描所需核素产生的辐射剂量约为4.6-6.2mSv,但是第三代PET/CT,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可下降到约3.8mSv。其所用放射性核素是一种超短半衰期的同位素,衰变很快,在几个小时内就完全从人体内消失。通过多喝水,加速药物排泄,也可适当降低患者接受核素的辐射总剂量。

2、CT扫描。目前,PET/CT所用的CT比常规CT辐射剂量要低,不到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的1/2。但是,如果使用高毫安扫描模式或增强扫描模式,则CT剂量会明显增加。所以,PET/CT扫描中增加剂量主要是取决于CT扫描模式,常规PET/CT显像中的CT扫描,一般建议采用低剂量(低毫安)扫描模式,可疑脏器则局部采用诊断剂量扫描,尽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毕竟PET/CT检查有一定辐射剂量,与其他医疗检查和治疗一样,如吃药,虽可治疗疾病,但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时要权衡利弊。因此,任何医疗行为要以患者获益,即在代价和获益两者中找到最佳的节点,严格掌握PET/CT检查的适应症,采用正当化、最优化原则来使用PET/CT检查,才能使受检者得到的受益明显大于风险。

(责任编辑:林宗可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