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做完CT又做核磁共振?比较两者的区别
有点人抱怨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让我做了CT检查之后还让我去做核磁共振(MRI),甚至有时候做了CT还要做MRI,明明一个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做两个呢?其实真的是这样吗?做了CT就不用核磁共振了吗?
什么是CT和核磁共振?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它是利用人体组织在X线下显现的不同密度进行对比达到对疾病诊断的目的。
核磁共振(MRI): 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CT和核磁共振的区别
CT检查相当于X线环绕人体某一部位旋转,所以只能做人体横断面的扫描成像。而MRI可做横断、矢状、冠状和任意切面的成像。但CT利用不同密度对比成像,所以只能辨别有密度差的组织,对软组织分辨力不高。MRI由于氢原子的共振原理成像,所以在氢质子缺乏或含量很少的组织如致密的骨骼、钙化、含气的肺部等,皆无法成像。此外,体内有金属异物的患者也不能进入磁场,此为禁忌。
核磁共振(MRI)的优势:
MRI在软组织检查中的优势明显高于CT。CT对于MRI无法成像的骨组织和肺部检查的优势较高。MRI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对颅脑、脊椎和脊髓病的显示优于CT,由于可全面细微显示心脏的细小结构,也是诊断各种心脏病以及心功能检查的可靠方法。
MRI能敏感地检出组织成份中水含量的变化,因而常比CT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
MRI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仅反映人体的解剖结构,还可以提供生理、病理、生化信息,被认为分子水平上的成像等许多优点。
MRI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小;CT属于利用X线进行检查有辐射
MRI技术含量高,价格较CT更贵。
由于MRI成像时间较长,昏迷、躁动病人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体内有金属异物者不能选择MRI。
CT与MRI是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二者都各自有优缺点,应相辅相成,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做了MRI还要做CT,或做了CT还要做MRI的原因。
(责任编辑:邓莹莹 )
专家答疑
如何判断处女膜是否已经破裂
2024-10-22产妇产后十八天拉肚子应如何处理
2024-10-22尿频尿急阴道痒是怎么回事?
2024-10-22如何彻底清除尖锐湿疣?
2024-10-22怎样判断是不是怀孕了
2024-10-22人流第四天肚子疼是什么原因
2024-10-22三年前有过一次高危,现在该怎么办?
2024-10-22肩腓肌萎缩症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