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早上起床照镜子,发现自己眼袋浮肿?面色晦暗发黄、动不动就油光满面?食欲下降,总是没有饥饿的感觉……如果你也有这些症状,那就说明你的身体有湿气了。秋来夏未走,气候偏湿,加上夏季吹空调、喝冷饮等行为也让身体积累了湿气。小编提醒你,不想被“湿气”困扰,日常要注意祛湿。
秋来“夏”未走,身体要祛湿
漫长夏季身体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而且时刻不离冰镇饮料、冰淇淋等解暑之物,“冰不离手”的生活都容易使人的脾胃受寒,并让身体湿气积累。
虽然已经进入立秋节气,但是炎夏的暑气还没有完全散去。当下气候特点是偏湿,脾在体内是一个喜燥恶湿的脏器,因而其运化功能容易受到伤害,进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此阶段养生重在防“湿”。
身体湿气重的5个表现:
1、总觉得身体沉重,浑身不清爽,腿像灌了铅;
2、满面油光,毛孔粗大;
3、舌苔很厚;
4、大便黏腻,马桶总冲不干净;
5、体型肥胖,大腹便便。
健脾祛湿 选用这5种中成药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归脾丸
【成分】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责任编辑:黄莹 )
文章关键词:
有句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气邪毒可以说是百病之源,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详细>>
体内湿气重怎么办?有什么效果好的食疗呢?想要健脾补肾祛湿的朋友必须得了解一些关于健脾补肾祛湿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详细>>
现在很多人都有湿气,体内湿气过重,不仅对我们的脾胃不利,而且还会造成是身体肥胖。虽然很多人都通过红豆薏米茶来祛湿,但是单凭这一个方法来祛……详细>>
中医认为外感致病因素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而湿邪最伤身。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多湿,湿气更重。专家表示,大便黏腻、舌苔厚白、“……详细>>
祛湿豆和花生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小时;猪扇骨洗净,斩大块,汆水捞起;陈皮用清水泡软,刮去白瓤;将8碗水倒入瓦煲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