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近半年,美国遭受流感肆虐,波及范围覆盖48个州,最新数据显示,自2019年下半年最新一波流感爆发以来,已有2600万人感染,至少1.4万死亡。“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春季也是流行性感冒多发季节,有专家指出,如果流感病毒与“新冠肺炎”交织在一起,在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都会带来麻烦。所以,积极预防和早期干预流感的发生发展,也将有助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
在目前形势下,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传播中医“简验易廉”的方法和技术。以预防为主,让普通大众更准确地运用好中医药,在“未病”或“小病”时就能自己早干预,对控制“流感”的发生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和精髓,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对“流感”选用中成药治疗,也同样需要辨证论治。辨证需要有专业知识,熟练运用“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分析判断,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当然,我们也能通过临床症状来做一些初步判断,对辨证选用中成药有一定帮助,尽可能更准确地选方用药可以提高中药疗效。本文就防治“流感”常用中成药辨证选方做一些科普,希望对大家有益。
流行性感冒属于中医的“温病”、“外感热病”、“时行感冒”、“伤寒”、“瘟疫”等的范畴,其临床表现因地域、气候、季节、体质、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致临床证型变化多端。中医看来,“流感”作为外感热病,其发病无外乎邪、正两方面因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是根本,邪气是外因。体弱、老人、儿童正气偏弱,是易感人群;也有邪气暴戾,致病性强,触之即感,正气乃伤。总之,正邪相争得结果决定了是否发病和疾病的进程转归。
中成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形式,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经典方剂和临床经验用方为依据,以中药材为原料,依法经制剂加工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成品。具有质量稳定,不用煎煮,服用方便,便于携带,方便保存等优点。常用的剂型有:蜜丸、水丸、冲剂、糖浆、浸膏、酊剂、药酒、片剂、胶囊(软胶囊)、口服液、针剂等。
流行性感冒轻症的常见中医辨证分型及选方用药:
1、风寒型
症状 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嗽咯白色痰,无汗,头身疼痛,乏力、口不渴,甚者恶寒发热。(舌苔白,脉浮紧)。
以流清涕、痰白色、无汗、口不渴为主要辨证要点。
治法:辛温解表。
选方用药:
⑴荆防败毒丸。药物组成:荆芥、防风、柴胡、独活、羌活、桔梗、前胡、薄荷、枳壳、党参、甘草等。用法用量:一日9g,一日2次,口服。头身痛较甚者选。
⑵ 麻桂感冒丸。药物组成:麻黄、桂枝、白芍、羌活、薄荷、防风、枳壳、陈皮、前胡、桔梗、苦杏仁、甘草、生姜、大枣(去核)、蜂蜜(炼) 。用法用量:一次1丸,一日3次,口服。咳嗽较重者选。
⑶感冒软胶囊。药物组成: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当归、黄芩、桔梗。用法用量:一次2~4粒,一日2次,口服。
⑷桂枝合剂。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用法用量:一次10~15毫升,一日3次,口服。微汗出,恶风者选用。
⑸正柴胡饮颗粒。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用法用量:一次3克,一日3次,水冲服。发热者可选。
⑹感冒清热颗粒。药物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用法用量:一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咳嗽咽干者选用。
2、风热型
症状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或汗出不畅,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粘稠,口渴欲饮,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以发热,鼻塞流浊涕,痰黄粘稠,口渴欲饮,咽喉红肿疼痛为主要辨证要点。
治法:辛凉解表。
选方用药:
⑴银翘解毒丸(胶囊、口服液、片)。药物组成:金银花、 连翘、桔梗、薄荷、淡豆鼓、淡竹叶、牛蒡子(炒)、荆芥、芦根、甘草。用法用量:一次1丸,一日2~3次,以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胶囊,一次4粒,一日2~3次,口服;口服液,一次1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口服;片剂,一次4片,一日2~3次,口服。。发热、口干、咽喉痛较甚者选用。
⑵连花清瘟胶囊。药物组成: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用法用量:一次4粒,一日3次,口服。发热或高热,肌肉酸痛,咽干咽痛较甚者选用。
⑶清开灵胶囊(口服液)。药物组成: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用法用量:胶囊,一次2~4粒,一日3次,口服;口服液,一次20~30毫升,一日2次,口服。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者选用。
⑷ 维C银翘片。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芦根、淡竹叶、甘草、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用法用量:一次2片,一日3次,口服。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者选用。
⑸ 羚翘解毒口服液。药物组成:羚羊角、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鼓、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用法用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用时摇匀。高热、头晕目眩,咳嗽,咽痛者选用。
⑹ 芎菊上清丸。药物组成:川芎、菊花、黄芩、栀子、蔓荆子、黄连、薄荷、连翘、荆芥穗、羌活、藁本、桔梗、防风、甘草、白芷。用法用量:每次6g,日2次,口服。头痛、咽喉痛显著者选用。
⑺牛黄清感胶囊。药物组成:黄芩、金银花、连翘、人工牛黄、珍珠母。用法用量:一次2~4粒,一日3次,口服。发热,咽痛显著者选用。
3、外寒内热型
症状 恶寒,发热,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口渴,小便深黄色,大便干。(舌苔黄白相兼,脉浮紧)。
以恶寒怕冷,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口渴,大便干为辨证要点。
治法:解表清里。
选方用药:
防风通圣丸。药物组成: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黄芩、连翘、甘草、白芍、白术(炒)。用法用量:一次1袋(6克),一日2次,口服。
4、寒湿型
症状 恶寒发热,身体困重疼痛,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舌苔微腻,脉濡缓)。
治法:散寒除湿。
选方用药:
藿香正气丸(胶囊、口服液)。药物组成: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陈皮、半夏(制)、厚朴(姜制)、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生姜。用法用量:丸剂,一次8丸,一日3次,口服;胶囊,一次4粒,一日2次,口服;口服液,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口服。
上述分型是针对流行性感冒轻症,可根据上述辨证要点选方服用。如果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应去医院就诊,不得贻误病情。
专家介绍
彭康 教授(中药学)、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导师;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现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慢性病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药调配与监测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中医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药药理与临床》常务编委、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类系列教材专家指导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全国医学高等院校本科教材《中药学》第一版、第二版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创新教材《中药药性学》主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17部,获国家、部、省基金课题7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三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2017年获得“荣耀医者”,“中华医药突出贡献奖”。
师承首届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和中央军委保健专家臧堃堂教授,曾任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7-1999年在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作访问学者,从事中药降血糖药理研究和参与筹备香港浸会大学首届中医本科班。
医疗特长:擅长各种头痛及神经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癫痫、脑萎缩、老年性痴呆、脑损伤及脑手术后康复等脑病专科。并诊治急慢性咳喘、慢性胃肠疾病、月经病等内科杂病及肿瘤的中药调治及亚健康中医保健治未病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治未病科专家诊室),周四上午(门诊四楼名医治未病科)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冯莉莉 通讯员:彭逢美、朱钦文)
在喉咙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喝醋,因为很多人认为醋有软化的作用,一口醋喝下去以后,鱼刺就能在喉咙当中软化下来,因此就能被人体咽下去。但是……详细>>
传统养生讲究以形补形,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说的吃什么补什么。这句养生俗语在有些时候是对的,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属于牵强附会。保护肝脏是……详细>>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听说过“老掉牙”这个词,也有很多老人牙齿出现了掉落的问题,特别影响生活。很多人认为人老了就肯定会掉牙,这是自然规律,实……详细>>
腹泻是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腹泻两种。每一种类型的症状表现也不同,当然调理方法也有差别,下面具体介绍两种腹泻的治疗偏方……详细>>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草莓、蓝莓、葡萄等都是我们喜欢的水果,不仅味道香甜,营养也是非常的丰富,而且有着很多的保健功效。可以说选对水果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