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从世界乳业危机史看中国乳业的希望
 http://www.familydoctor.com.cn/ 来源:网易 

    2008年的9月,由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危机,像一次特大地震。不仅震撼了市场,也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一时间,“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名词。乳品企业相继查处有批次产品含“三聚氰胺”,奶制品纷纷下架,消费者口诛笔讨……
  我们在痛斥那些“问题企业”无良的同时,也不禁要问:究竟哪些食品是健康的?我们还能相信谁?近几年,“毒大米、苏丹红鸭蛋、敌敌畏火腿、硫酸铜木耳……”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次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又着实让消费者们寒心了一回。消费者要如何选择,是继续食用问题产品让自己被“毒死”?还是干脆不吃不喝,被“饿死”?
  这时候有人说:国产牛奶质量就是不行,要喝就喝国外品牌。事实真是如此吗?不得不承认,最近被很多企业提及的欧盟乳制品检测标准的确比较严格。但是因为乳制品从原料到生产,从运输到终端销售,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发生变化。发达国家的乳品行业也同样有着“不光彩的历史”。他们的产品质量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发生问题后引发的行业变革。
  是“乳品”?还是“毒品”?
  对于乳品这个行业,企业管理与运营机制的要求比其他行业高的多,各种问题也容易纷沓而至。我们可以看看世界乳业发展到现在曾发生过的一些问题,其骇人听闻的程度绝不亚于此次中国的“三聚氰胺”事件。原本用于提高人民体质的营养产品,成了损害身心的毒物。发达国家则通过对这些乳品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处理,经验的积累,最终加速了 “国际品质”的产生。
  1、纽约“泔水毒奶”事件
  1858年纽约8000名儿童因“泔水毒奶”在一年内死亡。一些牛奶企业把酿造威士忌剩下的酒精废料喂给被捆住的奶牛,食用这种废料后奶牛可挤出一种蓝色的 “奶”,向其中加入熟石膏可以去掉蓝色,用淀粉和鸡蛋弄稠,再加糖后,这种泔水奶就加到了好牛奶中。这种“毒奶”导致一年有高达8000名儿童死亡。
  2、德国高浓度二恶英奶
  1998年,由于巴西出口的动物饲料中含有柑橘果泥球导致德国销售的牛奶中出现高浓度二恶英。二恶英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它能够导致严重的皮肤损伤性疾病,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作用,同时还具有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如果长期接触二恶英则会对免疫系统、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造成损害。
  3、日本雪印公司牛奶制品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
  2000年,日本雪印公司奶粉、低脂肪牛奶、酸奶等3种牛奶制品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造成1.5万名消费者中毒,所有产品被迫全部召回。不少消费者在饮用了雪印牛奶后,相继出现呕吐与腹泻症状,食物中毒者1.5万人,酿成日本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
  4、亨氏集团配方奶粉被召回 
  2004年,因未添加维生素B1亨氏集团召回在以色列的一种配方奶粉。据报道,该奶粉引起了3名婴儿死亡和10名婴儿婴儿大脑发育受损。
  5、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2005年,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41.6微克。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的碘含量为每百克含191微克至198微克,严重超过国家标准的上限。人体若过量食用碘,则会引起甲亢,情况严重者,则会出现甲状腺肿大等病状。
  6、美赞臣公司的Gentilease婴儿奶粉含金属颗粒
  2006年,美国召回了约4.1万罐美赞臣公司的Gentilease婴儿奶粉,该种奶粉为了提高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在食品中添加了微量的金属粉末,该奶粉食用后会导致婴幼儿上呼吸道炎症。如果婴幼儿将金属颗粒吸入咽喉或肺部,极易导致呼吸系统和咽喉严重受损,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
    下一页:是生存还是死亡


上一页12下一页
  自1995年起,卫生部将每年11月的第一周定为“《食品卫生法》宣传周”。目的是期望各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宣传食品安全法律和科普知识、宣传一批坚持诚信的优秀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曝光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典型案例,部分食品专业学会、协会和有食品专业的大专院校将组织志愿者深入乡村、学校、社区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部分大中型超市和食品经营企业也将通过宣传专栏或展板等形式宣传食品安全常识。同时希望我们全民关心健康,注意卫生,把好食品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