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读者刘先生问:我的父亲今年60岁,去年发生过脑梗死,经治疗现在状况还不错。最近天气寒冷,我们很担心他再次发生中风,听说点滴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或者用些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再次中风,但也有人说乱用药终究不好,还说阿司匹林对胃肠有害,请问究竟要怎么预防再次中风?
陈子卿主任:你的问题涉及医学上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控制危险因素、预防中风发生,而像你父亲这样已发生过中风者预防复发,则属于“二级预防”的范畴。使用活血化瘀类的中药预防,国内的一些中医药研究机构及专家认为有一定的效果,但还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总结。而以阿司匹林为主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在过去20年中一直作为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标准药物来应用。在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中,对于曾患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中风的病人,阿司匹林可使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相对危险性下降13%-25%。但关于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剂量,医学界还存在争议,目前国际上最广泛推荐的应用剂量为75-325mg/d,中国人的用量为40-150mg/d,可望取得最佳的疗效并使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降到最低。对最佳疗程目前尚无定论,但一般而言疗程越长、疗效越显著,建议已有动脉粥样硬化且无特殊禁忌症的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
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风的二级预防进行了许多研究,临床上公认的有效措施包括:控制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手术治疗等。
1、降压治疗: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把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能使中风的相对危险性下降30%—50%。血压的控制目标:一般人群BP<140/90mmHg,老年人BP<150/90mmHg,糖尿病、肾脏病患者<130/80mmHg。
2、降脂治疗: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积极调脂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事件发生。
3、抗血小板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噻氯匹啶或氯吡格雷。
4、抗凝治疗:主要为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新双香豆素、华法令、新抗凝等。
5、手术治疗:病人血管造影证实为中至重度(50%-99%)狭窄病变,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减少颈内动脉TIA或卒中发生的风险。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对颈动脉狭窄疗效正在评价中。
6、糖尿病一经确诊,不论有无症状,就应进行系统、正规治疗。
夯实“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也是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内容,对防治脑卒中突发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合理膳食。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在日常的膳食中要限制总热量,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减少食盐的摄入,每日控制在6-8克;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蔬菜每日不少于8两-1斤,水果2-4两。适量运动。一般每周至少应锻炼5次,每次以30分钟左右为宜。应戒烟、戒酒或限制饮酒量,每日饮用的酒精量应少于20克。此外应保持心胸开阔,避免紧张、急躁和焦虑,同时生活应有规律,劳逸结合,心情放松。注意气候变化。临床观察发现在春夏、秋冬季节更替之际,中风的发病率增高,因此在气候骤变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被,以防中风的发生。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是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的基本措施,也是脑血管病防治取得成效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