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2009世界帕金森日 > 帕金森有药可救吗? > 正文
重新认识帕金森病及早期治疗策略
 http://www.familydoctor.com.cn/ 来源:神经精神药物网 


    帕金森病(PD)神经病理改变已被发现百余年。近年来对PD的认识又有了飞跃式发展,从而带来了新的治疗理念,其中“早期治疗”的理念再次深入人心。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不可逆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病,目前临床上对PD的复杂性有所低估。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病理表现均一样,其神经病理改变存在于广泛的大脑区域,从而表现出广泛的临床特征。

    PD病理变化并非始于黑质致密部

    PD的经典病理变化为黑质含黑色素的神经细胞减少、变性和空泡形成,细胞浆内有嗜酸性包涵体(1ewy小体),神经胶质增生。现代研究发现,PD病理变化并非始于黑质致密部。2003年Braak将PD病理分为6级,认为PD病变始于延髓逐渐依次进展到桥脑、中脑、最后到间脑和皮层,经过了六个不同的神经病理阶段。该病理阶段模式的提出,有助于早期诊断PD,有助于改变目前治疗重心局限于改善黑质纹状体体系功能缺陷的症状治疗的现状,开辟了神经变性和神经保护治疗途径。

    临床上一些PD病人表现有明显的非多巴胺能症状,另一些即使经历了长期病程发展,仍很少出现这类症状;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神经病理学研究都符合Braak分期,PD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呈多样性。针对这种多样性,加拿大学者Lang教授提出了临床症状阈的假设。其观点是,一旦黑质致密部受初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蛋白聚积),启动了特异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附加过程,造成氧化应激,会加速黑质细胞的丢失,使黑质变性达到症状阈(多巴胺减少70%~80%),这种改变先于早期受累的其他脑区,比疾病其他方面(非黑质变性)的临床表现进展更快。这种假说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疾病进展期,多巴胺缺乏的临床症状占主导地位,发展到疾病后期,其他脑区的受累程度达到症状阈值时,所引起的非多巴胺能的症状变得明显而导致残疾。

    根据症状阈假说,必须同时针对黑质纹状体和其他大脑部位进行神经保护治疗,这种保护治疗必须同时以疾病多种进程为靶点,疾病的病理过程一旦启动,就应该采用神经保护治疗。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无需左旋多巴在脑内转化为多巴胺,避免了氧化应激过程,无需摄取、储存和释放过程,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所以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被国际多个治疗指南推荐作为早期PD的起始治疗药物。



上一页12下一页
  帕金森病的年轻化和治疗的严峻形势,让世界越来越重视帕金森病(PD),在第13个帕金森日到来的时候,让我们共同关注帕金森病,拒绝震颤来到我们的生命。
帕金森自我判断
  是不是颤抖就是PD,怎么来确定自己或家人是不是患了PD?让我们来看看帕金森的症状都有哪些,远离这个可怕的噩梦。
康复饮食
康复锻炼
策  划:常 虹
文字编辑:常 虹  李晓宁  张甜甜  黄玉芝  张蓝飞  高芙君(实习)
设  计:敖 果  张 熙
技术支持:周 捷
监  制:常 虹